《印记•中国革命历史版画展》在沈阳展出

首页>文化惠民  发布时间:2022-10-21

   连日来,正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印记•中国革命历史版画展》,每天都会吸引来数千名观众。一张张泛黄的版画作品,为中华民族抗战历史留下永恒的见证。该展览由由省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承办。展出作品均由澳门版画收藏家王海霞提供,展览将展至2月底。

ac4507b5009b80cb.jpg

   80幅版画均属“新兴木刻运动”

  《印记•中国革命历史版画展》展出的80余幅版画作品,均属于“新兴木刻运动”作品。作为中国近代艺术史上最具活力的艺术运动,由鲁迅先生推动的新兴木刻运动始自1931年,其发展过程和中华民族的抗战文化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是中国革命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揭露侵华日军在中国的烧杀抢掠恶行,反映军民联合抗日、抗日后方组织生产的恢弘场景,还包括解放战争中的民主运动,解放军勇渡长江、浴血奋战的历史画面,以及新中国成立的壮阔景象。作品以生动的造型,强烈的画面效果,凸显黑白张力,加上中国民间艺术的语言,形成了中国版画独有的风格。

209628d9e1cfff85.jpg

  此次展出的作品作为红色艺术的经典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李桦的《怒吼吧,中国!》是新兴木刻作品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作品表现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暗示着全民族已经到了忍无可忍、必须要奋起怒吼和抗战的时刻了,时至今日仍激励每一位国人思考自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责任担当。古元的《人桥》创作灵感来源于双堆集战斗:人民解放军追歼逃窜的敌军,遇到一条河流横在面前,敌军炸毁了桥梁,妄图凭借天险,阻拦我军追击;英勇的我军指战员一个个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用自己的肩膀扛着梯子架成一座浮动的人桥,让战友们踏过去追歼逃敌。这些作品鲜明地反映出侵略者的残暴和罪恶,以及中国人民的苦难和斗争,构成“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全民抗战的生动画卷。

  据王海霞介绍,新兴版画的革命性是建立在人民大众基础上的,把为人民争取独立自由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带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版画家们以手中的刻刀为武器,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壮丽的历史画卷。 



c22ff9a0c85b8fe3.jpg

  10年收藏500多幅革命题材版画 

  收藏家王海霞今年45岁,原本从事金融工作,但她自幼喜欢书画作品,10年前开始又多了收藏版画的新爱好。王海霞告诉记者,别看这只是个业余爱好,可一旦上路就一发不可收拾。她收藏的版画有的是通过和朋友交换来的,有的来自旧报纸、旧书里的夹带,有的是从拍卖场买来的,有的是朋友帮助收集来的,也有的是从版画艺术家手中买来的。她说:“虽然大部分版画都是黑白的,但那种沉重的历史质感与时光之美,也让我对历史的感受更深刻、更真实。”现在她一共收藏了几千幅版画作品,其中500多幅都是革命题材的作品。

eba507a52a8f9a92.jpg

  王海霞在收藏版画过程中,也曾遇到一些难题。许多版画因为当时革命宣传需求急切,没有作者的名字,也没有日期或者其他时间背景,要想真正了解它们所表现的具体内容并不容易。此间她与一些版画收藏专家相遇、相识、相知,她一边开始学习交流,一边进行系统研究。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她逐一梳理了自己收藏的版画作品,对这些作品有了深邃的思考和完整的了解。她认识到,自己收藏的版画中不乏大师之作,不仅有中国“版画五老”李桦、古元、彦涵、力群、王琦的作品,还有陈执中、顾群、江丰、黄永玉、沃渣、沈柔坚、胡一川、马达、陈烟桥、刘岘、宋秉恒等老艺术家的力作,这些老艺术家也是革命家,还有八路军革命根据地艺术家集体创作的宣传革命版画。她说:“我虽然是澳门人,但从未忘记民族的记忆与精神,从未忘记对我们共同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所负的神圣责任。这些作品真实地折射出时代和历史的光影,应该释放出更为耀眼的艺术光辉。”去年开始,怀揣“抗战情结”的王海霞先后在澳门、北京等地举办革命历史版画展,旨在通过展览让澳门和内地的市民百姓特别是青少年更加爱国爱澳。

ba52de3c4a7a7113.jpg

  抗战版画与辽宁的历史“相遇”

  抗战版画在辽宁有其深刻的历史语境:“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一大批文化志士投身到抗战的烈火硝烟之中,其中以艺术家陈执中为代表的东北籍版画家们,与在国统区及解放区的版画家一道,用手中的战笔和刻刀奏响了一曲中国版画史、艺术史上一段高亢激昂的英雄乐章。

  陈执中先生1912年出生于辽宁铁岭,1932年毕业于北平艺专,他30年代的代表作《白山黑水》《夜不闭户》《遇难的东北女同胞》等皆为“抗战美术”中反映“抗战与苦难”的优秀作品。1937年底,他随上海漫画宣传队赴西安,连续主持三场抗战漫画训练班,为抗战宣传培养了一批人才。他出版的《漫画教程》成为适应抗战需要的漫画理论著作。

  前不久,陈执中在省外事部门工作的外孙丘岳到澳门参加经贸活动,此间到澳门濠江中学参观《中国革命历史版画展》时,意外地看到了陈执中创作于1931年的版画作品《“九一八”之夜》,这次意味深长的历史“相遇”,似乎让丘岳找到了这些年自己沉溺于挖掘抗战遗址遗迹、推介抗战文化的源头。“外公当年就创作了《‘九一八’之夜》。外公的名字‘执中’,莫非就是‘执着于对国家对民族对新中国的热爱吧’!”带着使命和责任感,丘岳牵线搭桥,促成《印记•中国革命历史版画展》来沈展出。

6dfd20665a92b027.jpg

  展览给观众带来了极大震撼。曾经参与建设港珠澳大桥的中铁大桥局集团沈阳项目部书记骆传江表示,此展对于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在自己的岗位上勇于奉献将起到积极作用。来自新加坡的华裔学生代表说,参观版画展,更加深了对中华民族抗战历史的了解,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根”扎中国,更要牢记历史,祝福和平。澳门公务员代表团参观展览后表示,通过近距离欣赏版画作品,进一步了解了祖国的革命历史,深深地感到澳门同胞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份子,更应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繁荣与和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告诉记者,该馆正筹划将反映东北民众抗战的《白山黑水铸英魂》展览展到澳门。 

  王海霞告诉记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在我已为今年建党100周年版画展览做准备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要做一个爱国爱澳有情怀的中国人,做好我该做的事。”

  来源:辽宁日报

  编辑:孙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