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岁国宝古籍亮相沈阳市图书馆

首页>文化惠民  发布时间:2022-10-21

  沈阳市图书馆珍藏的《杜工部诗通》,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时间,这本古籍,不仅是国宝古籍,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也是沈阳市图书馆收藏年代最早古籍。

  日前,“百年沈图·世纪书香”沈阳市图书馆建馆112周年系列文化活动中,推出的沈阳市图书馆历史图片展中,记者就见到了这本国宝古籍。

《杜工部诗通》是沈阳市图书馆收藏年代最早的一部古籍。

  距今已有四百多年 沈图收藏年代最早古籍

  沈阳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杜工部诗通》,亦称《杜诗通》,是沈阳市图书馆收藏年代最早的一部古籍,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时间,由唐杜甫撰,明张綖注,明隆庆六年(1572)张守中刻本。同时,这本书也是国宝古籍,2008年,此书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此书每半页10行每行22字,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版框高20厘米,宽15.2厘米;首册封面有“旷真堂章”朱印一枚;有“葛鼎和印”“云□和印”藏书印;卷首有明隆庆六年(1572)江西左布政使侯一元序、侯一麟杜诗通后小叙、张綖之子张守中序,内言刻书事。《杜工部诗通》这本书旨在阐释杜甫的诗。

  做注人张綖最先提出将宋词分为两派观点

  为这本古籍做注的人张綖,也来头不小。他是明诗文家,词曲家,字世文,号南湖,高邮(今属江苏)人。他在词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最先提出了将宋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的观点。

  张綖之子张守中在序中提到,《杜工部诗通》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为临海举人胡子重借录,二十年后张守中巡视浙东学校,秀才胡承忠献之,张守中乃托进士张鸣鸾、侯一麟校正,于隆庆六年(1572)刊行。

  从《杜工部诗通》成书的时间来看,虽然隆庆只有短短六年的时间,但此时期的刻书仍具有明中期的版刻特点:白口、方字、仿宋。版心上方往往记有字数,下方有刻工姓名,有时还记有写样人姓名。字体整齐严谨,但缺乏流利生动之态。这一时期用纸多为白棉纸。

  同时,记者还看到了清末民初吴廷燮抄本《明实录》,它作为国内尚存的唯一一部较完整的抄本明代史料长编,为沈阳市图书馆镇馆之宝。

  沈阳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沈阳市图书馆是辽沈地区文献数据总库,沈阳地区文献信息收集交流和服务中心,馆藏文献620余万册(件),其中古籍中汇刻丛书比较丰富,东北地方史料较为完整。收藏古籍善本133部,3038册,部分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来源:辽沈晚报 编辑:崔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