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水碗”上的文明之花

首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2-10-21

    全国文明村——庄河市仙人洞镇李洞村地处大连“水碗”英那河水库上游,清澈的英那河水穿境而过,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到97%。近年来,李洞村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村“两委”以党建为引领,建立创建工作领导机制;以宣传为抓手,营造浓厚创建氛围;以活动为载体,深入推动文明创建工作;以示范为推动,大力推动民风转变;以共享为目的,形成长效推进机制。李洞村从2016年开始开展示范典型评选活动以来,迄今共评选出最美家庭18户、星级文明户30户,垃圾分类示范户40户、产业发展示范户16户、环境优美示范户16户,党员示范户12户。 

    “大能人”打样儿 ,高效农业干起来 

    为了保护好大连“水碗”,李洞村从2017年开始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建设。今年48岁的姜龙德是村里致富能手,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他担起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脱贫攻坚的排头兵任务。对市场进行详实考察后,姜龙德因地制宜选择发展适合当地、能赚钱的香菇种植业。第一年,他租用村里300多亩地,贷款建了94个大棚,打算将大棚提供给乡亲们种香菇,但大伙儿心里没底,没人敢干。于是他就自己经营,给乡亲们打个样儿,当年一炮打响,取得非常好的收益。第二年,姜龙德又建了70个大棚,继续发动大伙儿种香菇。乡亲们眼看着姜龙德干成了,认定这事靠谱儿,于是都抢着干,姜龙德则为香菇种植户提供从加工菌棒到收购、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在姜龙德的带动下,李洞村现已建起大棚403个,建成以香菇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大区一个,以油桃、草莓和西红柿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小区4个,并依托相关产业成立4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不仅本村的劳动力都有活儿干、有钱赚,还吸引外来务工人员300余人。 

    “指导员”清垃圾,村容村貌展新颜 

    村民汤世全是李洞村“两委”确定的首个垃圾分类“指导员”,从2017年末开始,他每天天亮出发,开着三轮车走屯串户收拾垃圾,每天行程约15公里,傍晚回家。每天至少清理一车垃圾,最多时曾一天清理了六车垃圾。同时,他还用车载广播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指导村民用“五指分类法”对垃圾进行处理。通过汤世全的不懈努力,大多数村民已经养成不乱扔乱放垃圾的习惯。一些示范户除了处理好自己家的垃圾,还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看到道边有垃圾就顺手捡起,扔进垃圾箱。在村民的精心呵护下,不仅李洞村村容整洁了,大连“水碗”也更干净了。 

    “和事佬”解纷争,邻里和睦一家亲 

    李洞村优秀共产党员王长平是一个深受村民认可的“和事佬”,他从2000年开始协助村“两委”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在具体调解过程中,王长平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案例说法,春风化雨般有效解决各种矛盾纠纷,促进了邻里和谐。在充分发挥“王长平们”调解作用的同时,李洞村“两委”还创新推广党群恳谈会制度,整合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组织,把人居环境整治、家庭纠纷等纳入党群恳谈事项,有效化解各种矛盾问题。发动村民签订不操办升学宴、生日宴、红事简办、厚养薄葬承诺书,移风易俗效果明显。2018年以来,李洞村党总支共组织学习教育活动98次,参与的党员群众达2300多人次。每年至少进行2次普法讲课和1次土地政策解读,受教群众500多人。 

    如今,李洞村“两个文明”一起抓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007.5元,比2017年增长4044.5元。基本实现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村容整洁,社会治安良好,形成崇尚道德、向善向美的新风尚。 (大连晚报)

      编辑: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