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这所接地气、够鲜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持续“涨粉”

首页>文明实践  发布时间:2022-10-21

  文明实践,新风拂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是适应新时代文明创建的重要改革举措,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连日来,金普新区石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持续“涨粉”,日接待各级考察团超过100人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举措,落实高质量发展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抓手,“实践所”把群众对文明实践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落脚点,在建好、管好、用好的基础上,使之真正成为群众“生产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感情离不开”的精神家园,为推动民心善、人居佳、旅游宜、营商优、环境好的“大美石河”,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文明力量。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文明实践号召力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街道党工委经过长时间考察和筹备,将“实践所”建在辖区人流最为密集的东沟景区“五坊”,其目的是让更多群众和游客沐浴新时代文明,打造有温度、有色彩、有情怀的“线上+线下”“理论+体验”的文明实践活动阵地,从大政方针到身边故事,从政策宣讲到民生服务,办在群众家门口,走进群众心坎里,接地气、够鲜活。

  “实践所”旗帜鲜明树立“党建统领,文明实践”工作品牌,突出党对文明实践活动的统领,通过悬挂党旗、入党誓词、党员权利和义务等内容,设立初心讲堂、红色影院、红色长廊等形式,彰显“红色功能”,创新“红色服务”,开展“红色活动”,使文明实践活动阵地更有党“味”,使党内生活更有庄重感和仪式感。不同于传统“墙上党建”,这里设置了高科技项目VR情景体验区,通过触摸的形式宣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润物无声的宣教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群众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活动组织中坚持做到政治、思想、文化、实践“四个引领”,在任务推进中牢牢把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五项任务”。“实践所”着力打造红色教育的活教材、活地图、活课堂,集中展示党的光辉历程、先进人物事迹、便民服务载体等主题内容,注重开放融合、互动参与、寓教于乐,实现服务对象从“党员职工”向“游客群众”普及,服务资源从“单打独斗”向“联动互通”延伸,服务模式从“封闭灌输”向“开放融入”转型,在党课内容上:围绕党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在讲授形式上:采取“大理论”和“小故事”相结合;在覆盖范围上:从街道、村(社区)向社会多领域延伸,让富裕起来的群众,精神也跟着“富起来”。

  抓好志愿服务,增强文明实践吸引力

  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目前,“实践所”汇聚21支志愿服务队、1314名志愿者,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两代表一委员、义工等先锋模范作用,形成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志愿力量”,积极推进学习宣传理论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创新开展文明创建、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文明实践活动,帮助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爱心接力形成“雁群效应”,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

  “实践所”注重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肩负着“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使命,坚持以“传承历史雄风,弘扬时代新风”为主线,在文明实践活动中贯穿“5+X”,其中“5”为讲故事、播短片、学经典、做活动、看表演,“X”指每期对应的特色环节,按照“因需施教,因时施教”要求,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围绕“七讲七践”(讲思想、践信念,讲文化、践礼仪,讲法规、践操守,讲技能、践素质,讲道德、践品行,讲情怀、践关爱,讲新风、践美德),将文明实践活动的触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多角度融入到群众生活当中。

  连日来,参观学习的人群络绎不绝,有的在红色长廊前驻足观看党史,有的在电子屏幕上浏览民俗知识,有的在展厅切磋书画艺术,有的青少年安静阅读,吸收“养分”。“实践所”坚持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人人有参与的原则,还大力扶持培育职业农民、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旅游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

  整合调动资源,增强文明实践凝聚力

  为打造群众共享的“打卡地”,“实践所”融入红色文化、地方民俗、好人精神、时代新风等元素,充分整合“五坊”资源,将豆腐坊、油坊、酒坊、粉坊、磨坊作为传统民俗文化观展区;将“陶艺坊”“剪纸工作室”“木剑工作室”作为传统手工文化体验区;将“小剧场”“皮影戏”作为红色文化宣传点;将“民俗馆”作为了解满清历史的特别学习区;将“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为认知民族发展的重要窗口,以群众喜闻乐见、方便参与的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激活文明实践活动的“神经末梢”,让文明实践活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实践所”还整合辖区非公企业、社会团体、有关组织形成“共建联盟”,扩大文明实践活动的凝聚力和覆盖面,按照有丰富的党建元素、有足够的活动场所、有便捷的服务功能、有多样的活动形式、有完善的保障措施、有浓厚的时代特点、有鲜明的本地特色“七个有”标准,打造出东沟五坊传统文化基地、北海社区健康体验基地、北海社区生态农业基地、华农社区特色果业基地、连海书院国学教育基地等一批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为中心的文明实践活动基地,实现资源力量“联享”、实事为民“联办”、区域发展“联商”、精神文明“联创,形成多功能、容量大、可参与的文明实践活动基地集群。

  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文明实践影响力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实践所”牢牢掌握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权,重点解决精神文明建设“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创建出“一所九站五基地”,致力于将各级平台打造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基地,全方位、多视角、高密度开展宣传教育,通过讲(政策时事)、评(身边好人)、帮(群众难事)、乐(群众美事)、庆(节日喜事),切实增强文明实践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声音就在身边,党的温暖就在身边,美好生活就在身边。

  文明实践活动接地气有灵气,才会有生命力,才会入脑入心。“实践所”作为文明传播的灯塔,围绕规定动作高标准、自选动作很饱满、实践活动有特色、群众参与受教育的总体目标,以“三联三带”编制文明实践活动网络,即实践所联实践站,带头做标杆;实践站联党员,带头当模范;党员联群众,带头当先锋。开启“四单”服务,即群众“点单”,所站基“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因需定“菜”,因人配“菜”,进行针对性、个性化、多样化的文明实践活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既是党建工作的阵地,也是服务群众的平台。“实践所”致力于打造“有诗、有远方、有梦想”的精神家园,成为推动文明实践活动从“内循环”到“联动化”转变的重要支点,服务群众文明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公里正在逐步打通“筋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回应群众期待,真正让群众走进来、留下来、聚起来,不断提升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今日头条快讯大连)

    来源: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