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九小学始建于1958年,因办学业绩突出,先后获得辽宁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辽宁省课程改革示范校、辽宁省德育教育示范校、辽宁省健康教育示范校、辽宁省艺术教育示范校、辽宁省少先队先进大队、辽宁省女工关爱室示范点,2017年11月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
学校现占地18300平方米,现有教师103人,共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0余人。60余年的办学历史,孕育了丰厚的人文底蕴,在“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使命引领下,“五育”并举,校风不断优化,教风不断纯正,学风不断浓厚。自进入教学改革以来,学校坚持办有根基教育的办学定位,正以昂扬的姿态,不断发展。
建“好”领导团队 树服务意识
学校领导班子以“党建+”的思想,强化教育制度管理,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书记和校长负责制,落实校务党务公开,坚持民主集中制,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落实廉政风险防控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三会一课”制度。班子成员带头例会齐学《了凡四训》,净化思想,团结协作,为民意识浓,服务意识强;班子团队消除“层级管理”,实行“扁平化管理”,深入一线,让课程落地,让学习发生,让氛围育人。
建“好”教师队伍 修身塑师魂
教师历经4年,晨读经典、读书打卡、“敏学讲堂”,让教师们在持之以恒中坚定信念、见贤思齐,打造奋进的二一九精神家园。
建立“教研团队”,互学共勉;潜心“课例研究”,互帮共进;打造“五味课堂”;研发“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巧设实践活动,疫情期间,校志愿者团队奔赴一线;后方师者用智慧和爱守护着“空中课堂”,通过爱心捐款、亲子研学、空中家长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家长共战“疫”情,密密麻麻的勾划批阅倾注着师者无尽的责任。尽己责,勇担当,打造教师成长学园。
教师们用“向善向美”的眼睛,拿起手机拍下“真、善、美”的瞬间,“晒”群点赞;“见人善榜” 寻找教育真人,续谱芳华,打造教师情感乐园。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天道酬勤,团结奋斗,奏响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凯歌,传送出一张张令人振奋的捷报。
育“好”德行学子 锤炼精气神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教育课程化。李宁校长亲自组织课程研发团队,亲自实践研发具有“根”文化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
养正课程:学校开设以“诵读经典”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全天候课程。开设以劳动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成长力行”课程;开设环保课程;开设食育课程,在践行中,养正品行,育明礼学生。
养成课程:日行校本“六好课程”:读好书、写好字、吃好饭、做好操,走好路、整理好物品。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养好习惯,育自律学生。
成长课程:让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节点”“联姻”,“具有传统仪式的入学课程”;历练5届的毕业季课程;不寻找的开学第一天课程;四年十岁成长礼课程;在参与中学生们亲圣贤、尊师长,存感恩、笃前行。
体验课程:爱国主义教育如影随行。每日7:15的“升旗”课程,当国歌响起时,校外路过的行人、送学生的家长,校内操场上、教室里、走廊里的师生,肃穆站立,行注目礼伴随国旗升起。在潜移默化中,点燃了爱国热情,激发正能量。
学校传承雷锋精神做到实处,成立了6个少年君子爱心公益团队,组织开展“童心协力?感恩公益行”活动。携手市公益团队,为贫困和残疾人员捐款捐物。走进福利院、走进育智学校;开展“有品位的学生过文明年”系列活动,在行动中践行公益,传播正气。
开设“二十四节气”项目式主题研学课程:提出“二十四节气知识文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理念,在课程的研学过程中提升能力,滋养中国人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在学生中建立“见人善榜”,写善行日记,寻找“日行一善、日行一孝” 身边“小好人”,现已评选近百名校园美德少年,校园形成“学榜样,做榜样”新时尚。
德育教育与防控疫情相融合。围绕培养学生“六自能力”研发了“三大线上课程”和“三大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将复学防控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融合,“一米帽”、自制“一言九鼎”班规、张贴“暧心防疫标语”、“师者仁心”、“少年!奥利给”,将防疫“入心、入行、入脑”,家校共筑安全网、形成健康链。
二一九教育人在市区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提出了“家校合伙共育”的新理念,诚邀家长朋友做教育合伙人、同行者,共筑教育梦想。
2017年3月“孔子学堂”正式落户二一九小学,借此学校开设“圣贤文化育智慧家长”的周六家长课程;组建家长义工团队,进校园服务学生活动;通过家长委员会平台让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助力学校办学,合力育人。
校园环境内外化于心,外化于形,不断强化“净静”管理,构建优美和谐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文化走廊、走廊互动学习角、电子屏、展板、橱窗、校园之声广播站、校史陈列馆等媒介的育人功效,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二一九小学将以更坚实的步伐,团结拼搏,开拓创新,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编辑:崔陶然